外国语学院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近日,外国语学院“情系祖国,筑梦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茅坪村,开展主题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在当地开展了包括航空文化宣讲、乡村义务支教、探访红色文化、调研乡村发展现状等系列活动。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实践队先后到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驿站、溪口镇烈士陵园、秋收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研学。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实践队全体成员满怀敬意,为在革命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和牺牲的烈士默哀、献花、缅怀,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反映出当年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不惧牺牲的精神;在红军驿站了解到老红军刘克之的有关事迹,领会老前辈坚定的意志与革命的不易;在溪口镇烈士陵园,宁静的青山安放着一百三十三位在“汽洞惨案”中丧生的革命先辈,队员们再次致以最诚挚的默哀与敬意。1927年,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县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号也首先在这里打响,秋收起义纪念馆里一件件陈列的展品承载着先辈们为中国革命不惧牺牲的精神。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实践队全体成员将紧紧牢记我党在百年来的艰辛,铭记先辈的牺牲与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个新起点,开始新的启航。
以青春筑基希望,以实践托举梦想
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杭口镇茅坪村展开了包括航空文化宣讲、党史故事教育,外语文化课堂等一系列支教活动。实践队队员们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航空发展史、飞机种类、飞机架构,并且结合南昌航空大学的航空国防特色和发展史,介绍了学校的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航空之梦。在党史课上,队员们领学了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小小红船到今天的巍巍巨轮路上的党史故事,聆听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事迹,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在英语课堂上,队员们发挥专业特色,以风趣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暑假课堂。除此之外,实践队队员们还教孩子们唱红歌,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并给他们送去了精心准备的爱心用品。队员们以自己的青春之火,为孩子们点燃梦想。
红旗心中前路引,乡村振兴路上行
在茅坪村我们了解了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疫情防控宣传、村户疫苗接种调研工作,帮助村委会一起整理疫苗接种情况,并探访了村中的贫困户和老党员。贫困户江大爷十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和他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儿子有了基本生活保障;高位截瘫的陈大叔向队员们提到,党的政策就是人民的保护伞,为老百姓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在党和政府的政策与帮助下,他会坚强地面对人生,勇敢走下去。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往事并鼓励大家要认真读书,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老党员的话激励着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短短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全体实践队成员们走进文明实践站茅坪村,感受乡村发展;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领悟英雄气概;走进烈士陵园,学习奉献精神;陪伴留守儿童,领悟知识之美。队员们纷纷表示,经过了这几天的实践和学习,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了先辈们的奉献与奋斗精神,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全体实践队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党史知识,深入基层中去,以小我融入大我,感受建党百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凝聚青春力量,展现时代风采,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