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详细内容

师资力量

【立德树人】外国语学院江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来源: 启航网/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04 16:32:37 浏览次数:3628 【字体:

 

  编者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优良的教风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基。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博克曾言:要使我们的学校高居于前列,归根到底要有好的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惟愿今日之昌航,良师云集、英才辈出,是为昌航的灵魂、脊梁和砥柱。

  启航网将持续报道立德树人的优秀教师,传递我校教书育人的师者风范。  

 

江山老师生活照

  和外国语学院江山老师共事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他是个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人。对专业建设,他辛勤奉献;对人才培养,他孜孜不倦;对学科工作,他精益求精;对学术研究,他力求创新。正是凭着这样一股热情、严谨、勤奋和奉献的精神,他和身边同事一起为德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并将我校的德语专业打造成一个在全国也颇具特色的品牌专业。

  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德语专业求生存的根本

  目前,国内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德语专业。在绝大多数高校的德语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之际,我校的德语专业早已率先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本省省情,提出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的战略。在这方面,鉴于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五位一体”的高度,且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区已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所以,将德国生态文化史研究作为研究重点的江山老师也有了用武之地。他将日耳曼民族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积累的许多先进理念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如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他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如130531班的黄清等四名同学就申报了国家级创新实践课题《德国环境治理经验对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区环境治理的启示》,并发表了一万多字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表扬。此外,该专业研究生在他的带领下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这些研究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扩大,甚至涉及到对德语生态文学的研究,如周炎晖、姜甜等同学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总之,这些努力进一步丰富了专业教学实践,它既符合专业发展方向,也增添了德语教师们的信心。正如原江西省副省长朱虹2013年视察我校时所指出的,要把有关专业建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业。在这一方面,德语专业的发展是符合省领导所倡导的这种创学理念的。

  在打造特色专业的同时,江山老师没有忘记对德语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以德语学习为基础,去德国或国外其它高校留学深造,这是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他的鼓励下,自2005年开设专业以来,已先后有一大批学生去国外留学深造,并在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功,其中有的已学成回国,如强薇同学在留学澳门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后,现已在中东某国驻华使馆工作,并担任社会媒体调研部门负责人一职。目前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学习经济管理学的陈凯杰同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德国社会哲学的孙一洲同学、在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应用大学学习交通与环境的刘翔同学等一大批海外学子各专业的学习选择都证明了这种培养思路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在这方面,在德国留学、工作、生活多年的江山老师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激励作用。此外,在他的引导鼓励下,今年他所带的本届毕业生有七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分别被上外、武大、川外等名校录取,这也是该专业开设以来所创的一项新纪录。

  富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严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它要求在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综合技能全面培养的同时,还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更多的耐心,要循循善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举一反三,由浅入深,最后达到熟练驾驭的程度。他认为,语言的最重要功能是说话交流。他的这种以说为主的教学方法让许多学生尝到了流畅说德语、和德国人交流无障碍的甜头。历届的全国高校德语论辩赛都有我们学子积极拼搏的身影。学校德语之角每周总有我们外教和学生口语互动的场面。课堂上,许多同学和老师直接用德语进行很复杂的问题交流。正是因为流畅的口语交流给学生们带来了成就感和喜悦感,所以他们也更有了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地完成了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考试。这也为他们后来的考研、留学或直接进入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江山老师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科研工作。老师的学养何来?他认为,这要在老师自身平时不断的学习研究中慢慢积累而成。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的储备,否则就很难教出好学生来。作为一名诞生过高斯、格林兄弟、海涅、朱德、季羡林等中外优秀学子以及四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哥廷根大学的毕业生,江山老师在为这些优秀校友感到自豪的同时,更注重学习他们那种严谨、求真、务实的优秀品德,并将此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教研工作中。在他看来,虽然他自己这朵像苔米一样的小“苔花”远不能和那些姹紫嫣红、光彩夺目的“牡丹花”相比,但这些杰出人物的人格、品德与学识都是他学习的好榜样,所以,他也在学着自己的绽放和奉献。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他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30篇,其中3篇为中国社科网转载。完成省级课题4项,对2010年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研究》以及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国环境史研究》的研究更使他步入德国生态文化史研究的新天地。两部个人专著《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研究》(43万字)和《德语生态文学》(30万字)的发表更确立了他在国内研究德国生态文化史的领先地位,从而也赢得了学界的广泛赞誉。

  不仅如此,科研方面的成果还表现在他在德语文学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鉴于他深厚的德文功底和文字功力,受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之邀,他先后翻译了《水妖》(15万字)、《厨子》(16万字)和《黑暗来临时,你在哪里?》(53万字)等三部长篇小说,他的翻译水准也获得德语同行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芬芳桃李人间盛,慰我平生种树心”。对于自己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此刻的江山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对于自己在科研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他却并不感到满足。他说:“探索无止境,一切还要从零开始。”这就是我们对江山老师的印象:一名爱岗敬业、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的好老师。            

责任编辑:包晓玲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