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徐武俊获评江西省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
为外国语学生师生上课
近日,据《关于公布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优秀兼职教师评选结果的通知》(赣教社政字〔2024〕7 号)文件通知,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武俊获评江西省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包括高校领导、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离退休人员、红色讲解员、以及本校担任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非专职思政课教师等,表彰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能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与学生互动,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上发挥积极作用。
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应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高校应汇聚更加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资源,形成全域融通的“大思政课”合力、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
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既要承担思政课程这一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课程,又要强化全体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责任,发挥好课程思政作用。两者互为关联,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
关于公布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优秀兼职教师评选结果的通知
作为一名思政课兼职老师,徐武俊一直把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养青年一代有生力量的重要一环,授课效果得到了学校专家和学生的好评,评教分数多次98分以上。近年来他先后获得过教育部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和校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完成《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建设》等课题多项,在《电影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和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遵循规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章,副主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劳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等奖项多项。
“徐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导我们凝心铸魂,努力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他的课堂生动鲜活,非常吸引我”,230511班梁艺轩同学认为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课堂不仅能够扩充知识面还能积极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徐老师总是充分利用实地体验和红色资源帮助我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厚重力量。在边走边看边学的过程中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力量和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大家总是能在课堂互动中感受到共鸣”,220521班的同学认为徐武俊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大家在课堂中收获满满。
徐武俊指出,今后他将进一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遵循高校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特征,努力培养出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在日常教学中凸显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同频共振,实现无缝对接。努力做到保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学科知识的专业属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与提升技能的作用,又做到有效提炼专业知识本身蕴含着的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彰显出思政课教学在道德发展和品格养成中的铸魂育人功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新时代大学生切实感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和真理力量,并把学习的成果有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南昌红色景点多,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实践教学,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他将努力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课堂融入到社会大课堂,有组织地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田野,拓展思政课空间,打造“行走的思政小课堂”,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在亲身实地体验中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厚重力量,让学生在承载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优秀传统文化的遗迹旧址、文博场馆及现实生活中领悟和感触,坚定对党中央在道路、理论、制度上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三是及时提高自身把握和分析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变化的能力,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他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身的主导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获得感和参与度,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资源、积极拓宽教学渠道,把价值观引导寓于案例讲解、知识讲授之中,打造更多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有“回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持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摄影:郭雨轩,终审:王汉定)